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 读书会

2013年度第一期

发布时间:2013-01-18 发布来源: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为拓宽全所员工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展示才情、促进交流,我所尝试启动“读书会”活动。有别于软科学研究沙龙、科学文化沙龙和专家讲坛,读书会主要由我所员工自发组织、自主选题、自由发挥,读书内容不限、活动形式不限、参加人员不限。重点在以书会友,以道论事。

  1月14日下午2:00,我所2013年度第一期读书会在11楼圆桌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三位新进同事就入职以来的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由朱学彦博士主持。

  首先,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材料学专业的沈应龙博士就“大中华区的创新探索-跨国公司与跨国研发”与同事展开交流。通过对国外与台湾案例的分析,提出依靠跨国公司来提高中国本土区域创新能力并不现实。中国的跨国公司主要还是掠夺本土廉价的劳动资源和智力资源,以索取为目的。

  接下来,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的刘慧媛博士,介绍了她最近看到的一份德国研究报告。报告是从德国的视角来看中国的科技发展,以及德国如何应对中国科技的崛起。内容指出,改革开放后在中国政府一系列 “五年计划”的助推下,中国科技、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也越来越重视科技研发投入比例;得益于中国诸多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国际著名企业青睐入驻中国;同时,中国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东西部、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外企核心部门、核心技术仍在母国,出版物质量不高,专利意识不强等。作者建议德国政府应加大中德双方合作领域,加强双方科技对话,帮助提高中国知识产权意识、完善标准制定制度。

  最后,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的赵越博士介绍了她最近研读的一份报告“2012研究创新报告-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报告主要从研发主体及相关方、研发经费来源以及活动资助方式等三方面就德国研究与创新体系进行论述。赵越博士认为有三点值得中国借鉴:第一,德国强势的非官方非营利科研团体引领本国科技创新。第二,德国一部分高校研究方向已从基础研究转向应用技术研究。德国非常重视技工类专业人才。第三,德国未来科技发展重点是如何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这一点与我党十八大报告不谋而合。

  期间,与会人员与三位新同事展开热烈讨论。参与此次读书会的刘伟所长也发表了他的观点,并对三位新同事的读书体会表示赞赏和肯定。同时,刘所长也对读书会如何办得更好、更有吸引力提出了建议。

 

 

 

 

 

分享到:

版权所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沪ICP备11048235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