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学术  〉 业界声音

缪其浩:中国科技水平和一些科技热点问题:一位日本“中国通”的看法

发布时间:2019-01-07 发布来源: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恰巧金秋10月我去日本旅游,顺道看望了几位朋友,多年来他们以不同方式支持和帮助过上海科技情报所的科技文献和竞争情报业务。

 

其中在10月12日我专程拜访了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的冲村宪树先生。冲村是科技领域的“中国通”,在这次访问中,我请他对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中美贸易摩擦科技竞争等问题谈了看法,我相信这些看法对于我们从各个角度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有所裨益,现将有关内容整理如下。由于并非正式采访,事先没有提出录音要求,对话内容系我和在场的高桥文行教授(日)以及刘晓丹女士(中)根据记录和事后回忆合成,个别语句先后有些调整。冲村先生在对话中所说内容均经过其本人审阅。

 

我不敢称冲村先生为朋友,但可以说他是我们科技情报行业的同行。冲村曾经担任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JST)理事长,该机构曾用名是“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JICST) ”,地位相当于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其任职期间认识到中国科技发展的实力和潜力, 2006 年在 JST 内创办了“中国情报中心”,后改名为“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CRCC) ”。卸任理事长职位以后,他继续担任JST最高顾问和CRCC首席研究员,在 JST 中主导中国科技发展动向的研究, 2013 年倡议发起“樱花科技计划”,积极从事日本和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青年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因这些活动而于 2015 年获得中国外国专家局的“中国政府友谊奖”、 2016 年初获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图1)。

 

 

  图1 2016年1月8日冲村宪树(右)在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图片出处:https://www.nippon.com/cn/people/e00119/)

 

2005 年 10 月冲村来中国访问宣布将建立“中国情报中心”计划,期间于10 月 21 日访问上海图书馆时我接待过他,之前的 2005 年 9 月我们单位派业务骨干参加了 JST 在东京召开的首次中日科技信息交流会。这些交往已可构成我拜访他的理由,但我其实还另有考虑。

 

今年 6 月 21 日《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发表一篇著名讲话,谈中国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同时批评了对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盲目乐观。讲话中刘总编特地举冲村宪树为例,说他“对中国非常友好”,但对中国科技实力今后可能超越美国的估计“不符合实际”。

 

读到这段话我就有了如有机会能当面问问,了解他完整观点的念头,还想顺便听听他对当前一些科技热点问题的看法。12 日下午一到冲村位于 JST“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会议室就感到了“中国味”,墙上挂着中国地图,橱柜里摆放着奖状、奖杯,其中许多来自中国。

 

 

图2 背后的橱柜里摆放着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奖状

 

简短寒暄后我就提出了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评价问题。我原本对这样一次非官方的交谈能否有成效还没有太大把握,因担心场面尴尬也没有主动提及刘总编那个讲话。幸亏冲村一开始就说他还记得我在上海接待他的情景,气氛就拉近了,谈话全程都比较轻松,到后来冲村还解下外衣上别着的“樱花科技”徽章(见图 3)送给我。

 

 

图3 “樱花科技”的徽章

 

冲村回答我的提问一开头就提到刘总编的讲话(估计他回应也不是第一次了),明确表示与刘的看法不同。他说10 年前就预料中国科技会超过美国。虽然目前中国在某些技术上还比较落后,但应该从更广范围、更长的时间去看问题。不仅仅是看几项技术。

 

他认为中国近 40 年来科技上取得的业绩,体现了国家重视科技、发展科技的国家意识,比如毛泽东时代的两弹一星、 13 次科学计划;而科技部从国家到省市县各级科技部门的体系在日本、美国都没有,它在体制上保障了科技的发展;在人才方面,中国教育体系庞大,有 2595 所大学,教育经费投入庞大,仅仅 36 万日元就能上大学,读硕士还有生活补贴,因此中国基础人才很庞大,在这样体制培养出的科学技术工程和医学(STEM)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越美国,还有一系列吸引海外人才的计划。

 

冲村还提到美国和日本大学国际化程度高,吸收了大量的中国留学生,这些中国留学生在留学期间和美国、日本的学生共同发表了大量论文提高了中国的论文数量。冲村强调,中国有庞大的基础人才做后盾,那么 10 年、 20 年后肯定能带动科技力量不断增强。

 

冲村没有说,但他一定知道最近的诺贝尔科学奖公布后中国对日本有人再次获奖的反应。他提到日本人最近又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但表示担心这个势头还能不能持续,因为日本的科研投入不足,而中国的科技投入总量大,国家科技方面的财政预算每年递增 20%。然而,他也认为,中国在促进基础研究和实现真正的突破性创新方面更需要开放和自由探索。日本的大学教育和研究注重自由探索原则,诺贝尔科学奖需要好奇心。

 

 

图 4 交谈中的冲村宪树先生

 

在回答我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时,冲村认为,美国担心中国的赶超,特别忌讳“中国制造 2025”,将其看作对美国地位的威胁。但是冲村强调两国不会发生战争,因为中美两国都是超级大国。

 

当被问到以中兴通讯事件为标志的中美科技竞争时,冲村直言自己对半导体(芯片)不内行。但他认为中国有 14 亿人口,巨大的消费市场,电力、铁路、港口、通信、航空等功能体系完整,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高效率的经济共同体,发生任何事情都不可怕。虽然在短期内或在某个领域会落后,但是从长远来看应该有信心。所以还需要提倡科技合作。冲村认为,未来的中国将超越以前任何时候,而日本将变成一个经济总量更小的国家,为了50年后的今天,为了日本未来的年轻人,日本需要让现在的精英了解中国,促进日本精英和中国的交流。看来这就是他设立“樱花科技计划(日本•亚洲青少年科技交流项目)”初衷。

 

最后我提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通产省主导的第五代“超级计算机”计划,当时引起美国对日本在人工智能方面领先世界的担忧。冲村坦言第五代计算机计划是失败的。当时通产省集中日本最优秀人才,为民营企业制定产业政策,确实促进了日本企业的壮大。但是科学技术需要长期的教育资源、基础研究的支撑。冲村认为,民营企业效率比国营企业更高,这与中国国有企业的问题是一样的。但核电、卫星、原子弹等大型项目需要由国营企业经营。

 

我们的交谈比预期的延长了近半小时,交谈中冲村最兴致勃勃的是他正在推进的中日合作樱花计划,他提到今年已邀请 3000 名中国青年科技人员来日本,以后将发展到每年 1 万名。于此同时,日本方面今年也派出了 150 名精英来中国交流,让精英们去了解中国,把感受带回国内以影响下一代,培养能担当未来的高级人才。冲村的想法的是有远见的。

 

我们曾经用对华“友好或不友好”来描述外国人士,我个人感觉其实已经不合时宜。冲村的工作无疑是为了日本的利益,只是国与国之间不只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国际科技合作就是这样可以带来两国双赢的例子。在交谈中他就告诉我们,建立樱花科技计划的原委,就是在中日两国关系因为钓鱼岛事件陷入僵局之时,试图通过科技合作来帮助疏通中日关系,日本政府同意了冲村提出的樱花科技计划并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今天中日两国领导人已经达成“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重要共识,中日关系将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之时,让我再次感谢冲村先生推动中日科技合作的不懈努力,预祝樱花计划将取得更大的成功。

 

 

图6 参加交流的除冲村和作者外, 高桥教授(左1)协助安排这次交流活动,并和刘晓丹(右1)担任翻译

 

作者:缪其浩,原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员。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分享到:

版权所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沪ICP备11048235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