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学术  〉 观点荟萃

高继卿:支持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协同攻关的思路与举措

发布时间:2023-11-16 发布来源: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化,三省一市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已初具形态,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链联盟先后组建,积极促进跨区域创新合作,加快集成电路产业“补链强链”。接下来,跨区域开展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的共识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共识程度需要进一步深化,有效统筹整合集成电路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力量,瞄准区域内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封测、基础材料及配套设施等产业链、创新链的堵点难点,在关键环节进行联合攻关布局突破,合力探索国产替代的突围之路,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发展。 

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协同攻关是亟须关注的议题

(一)研判协同攻关形势需要考虑中美博弈关系和市场需求变化

集成电路产业高度全球化,当前中美科技博弈持续演进,美国对华先进半导体技术的限制封锁态势短期内难以扭转,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亟需密切关注、及时研判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和“卡脖子”关键领域。同时,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串联的中小企业众多,不同类产品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差异大,在行业竞争压力加大的现实背景下,亟需拓展可信赖的信息渠道,便于及时准确获取企业供需对接、产学研合作研发等实际情况。

(二)形成协同攻关“路线图”需要更有力的决策体系和更高效的合作机制

在攻关决策支撑上,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相关职能部门作为协同攻关发起者、组织者身份已经明确,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攻关指挥者作用,加快推动三省一市从达成协同攻关共识,进化到联合规划跨区域协同攻关。在资源共享对接上,长三角各地创新资源禀赋各有不同,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关注领域和投入力度各有侧重,处于不同发展规模、发展阶段的各类企业、产业园区,在开展跨区域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中难免有所顾虑,导致跨区域科创资源对接交流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指向不具体、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在合作信息挖掘上,当前,跨区域创新主体共同申报国家和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主要遵循使用主承担单位所在省市的申报要求和项目管理平台,整合提取过往区域间开展集成电路产业相关合作研发的项目信息存在客观障碍,无法充分挖掘其中的数据价值。

(三)打造协同攻关“同盟军”需要更强大的领军力量和更切实的组织保障

在攻关牵头组织和指挥上,行业龙头企业对跨区域跨行业开展协同攻关的领导意识、组织能力有待进一步调动激发。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密集,产品上下游认证壁垒高,只有具备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以产业端真实研发、生产需求为牵引,跨部门跨行业的各类创新主体才可能建立跨区域合作信任。在攻关团队建设上,当前具备战略思维且能够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问题的领军科学家相对不足,基于工程技术问题能够准确凝练科学问题的高技能人才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培育,行业内企业对协同攻关的“出题”能力和“答题”能力有待提升。在攻关组织保障上,针对跨区域主体联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的专属通道尚未完全建立健全;财政资助、产业引导基金等各类政策扶持方式在跨区域通享通用上仍然存在阻碍;推动跨区域开展协同攻关的鼓励激励机制尚不明确,促进各地优秀创新人才跨区域流动、合作研发的保障支持政策尚不完备,引导区域广泛攻关合作的号召力有待加强。 

促进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协同攻关的举措建议

(一)加强跨区域攻关顶层设计,共商需求对接

建立健全由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参与的攻关决策体系和决策机制,促进跨区域协同攻关形成更广泛共识。加强各部门的合作联动和信息沟通,组织专题研究,根据各省市的传统优势和产业特色明确重点细分领域突围方向,凝练目标任务,强化攻关决策科学性和可行性。三省一市共同开发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投资、产品补贴、政府采购、财税支持等政策工具箱,积极吸引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布局长三角,夯实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纵向整合能力。

(二)发挥战略咨询作用,研判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发挥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智库单位及主要高校院所区域创新研究专家和行业内技术专家对区域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战略咨询作用,为明确跨区域协同攻关的目标任务和攻关优先级提供建设性意见。组织专业科研机构长期跟踪预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国际形势和“卡脖子”材料、设备、技术清单及国产替代紧急程度,深入调研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诉求,重视吸收业内人士的意见建议,研究区域协同攻关思路。

(三)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调动提升企业出题答题能力

激发集成电路产业领军企业的攻关能动性,聚焦集成电路产业优势必争领域,为跨区域协同攻关谋定方向提出真正面向产业的诉求。发挥产业联盟的组织优势,动员引导处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带动各地优势创新主体组建一批任务型、体系化的跨区域创新联合体,策划联合攻关行动。优化多主体协同攻关的项目支持,为创新联合体、产业链联盟共同申报、参加国家级和区域级集成电路相关科研项目创造更多机会和渠道,加速培育区域战略科技力量。

(四)重视人才团队建设,培育储备科学家和高技能人才

支持长三角地区内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扶持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机构和平台建设从海外引进或自主孵化高水平研究骨干和团队,提升区域集成电路产业整体研究实力。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要进一步利用开发开放的窗口优势,拓宽引才渠道,针对海外留学生和外籍技术专家采取不同引才策略,分类引进。从产业需求出发,加强区域内高校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学科建设,依托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以及产业企业,共同储备半导体高技能人才,为企业输送更多能够进行技术攻关的高水平人才;设置半导体生产线实训基地,为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五)加强政府资金支持引导,积极鼓励多元社会资本投入

鼓励先进省市政府先行提供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配套,支持集成电路产业有序开展协同攻关行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和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加大对上游材料、设备和制造工艺领域的投资力度。优先支持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科创板上市。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分担巨额研发经费,共建共享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引导集成电路产业攻关需求强烈的领军企业以市场化方式组织创新联合体先行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探索建立联合攻关资金池。

(六)优化项目管理服务,推动区域信息共享

发挥国家和省市级重大专项的引领作用,联合各地市建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库,根据不同任务类型,筛选使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点将制”等合适方式统筹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攻关。构建跨区域信息交流和管理协同渠道,促进项目数据库、专家库共享,加强对攻关项目实施、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情况的督促检查及跟踪评估,优化流程管理。建设联合攻关项目成果库、需求库、案例库,适时加强对联合攻关项目的需求征集发布和成果展示推广,促进社会资本尽早关注投入集成电路产业攻关研发,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投融资支持。 

[作者高继卿系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学彦系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研究员,战略规划研究室、科技创业研究室主任。蒋娇燕系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本文系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长三角协同攻关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 22692197300)。首发于《科学发展》2023年第5期,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刊发时有删节]


分享到:

版权所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沪ICP备11048235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