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学术  〉 观点荟萃

李万:创新型经济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17-06-07 发布来源:学习时报

  创新型经济,简言之,是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形态中,能够持续涌现出引致新一轮经济繁荣的颠覆性技术群和产业群。
  
  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总体战略考虑
  
  ——世界眼光、大国担当。着眼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促进新一轮全球化,向世界提供与大国地位相称的科技创新公共产品。发展能参与甚至主导全球创新竞赛的创新型国家企业,发掘和构造新的价值网络,促进新产业向全球扩展。
  
  ——愿景引领、战略预见。引导国际潮流,开展战略性引领型创新预见,构筑科技创新促进未来新发展的积极愿景,积极应对少就业型增长和创新带来的社会摩擦,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做好前瞻性预估、预判和预案。
  
  ——创新生态、双轮驱动。营建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领先优势的“创新热带雨林”,促进一大批世界级创新型企业家涌现,在“全球创新生态圈”中,加快迈向“创新生态链”的顶端。围绕产权保护、成果转化、创业促进、财税优惠、需求侧创新政策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社会支撑作用,持续提升创新治理能力,建设高效的创新型政府。
  
  在战略方向的把握上,应将重点放在“智”“能”“制造”上。
  
  智:人工智能增强人类智慧。包括智能增强的泛在网络,如智能互联网、物联网(IoT)、能源互联网等;智能增强的人体机能,如个体计量、脑机交互、远程手术、器官再生、肌体增强等;智能增强的生态再造,如生态环境监控,宜居微生态的创建与演化等。
  
  能:能源变革带来泛在光电。包括氢联结的可再生能源,如风、光、潮汐等与氢的转化储运联结、微小燃气轮机、高温超导等;分布式与普惠型电力,如可发电可充电的自动化公路、无线与隔空充电等、新型储能电池等;光与聚变能的突破性开发应用,如中低温核聚变、光能应用、光合生产以及高效清洁化石能源等。
  
  制造:灵巧生产满足个性需求。包括新型制造技术,如社交化生产、众包式设计、3D/4D打印、智能物流、透明化制造等;新物质创制,如高性能光电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二维材料、一维材料等;新型交通工具装备与基础设施,如真空管道高速列车、自动驾驶汽车等;通用航空与新型航天器,如中低空无人运载器、新能源飞机、低成本火箭等;生物医药,如基因编辑的噬菌体、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等;船舶与海洋工程,如水下无人机、海底观测网、深海潜水器和空间站等。
  
  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对策建议
  
  大胆实施更具世界引领性的原始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建设宏伟目标,应用导向、超前部署,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与通信、未来新型智能高速交通装备、生物医药、航天航空、地球深部等领域启动实施新一轮重大专项。在脑与认知、生命科学、新物质创制、新型能源等领域,以提高全人类福祉为理念,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群体,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
  
  增殖创新资本放大科技创新财富效应。持续做大做强科技金融,鼓励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探索发展。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支持高水平、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组织的集群化发展,促进技术交易和知识产权交易发展,持续累积创新资本。研究成果转化收益税收优惠政策,切实保证科技创新人才“名利双收”。持续提高公众科技素养和创新风险友好意识,使全社会形成尊崇创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愿意创新的风尚,使我国成为与世界同步甚至引领未来的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新商业的试验场、示范地和领先应用国度。
  
  强化集聚英才的文化创新和组织创新。持续增强文化自信和创新自信,树立关切全人类福祉和未来命运的大国胸襟与气度,营造更加开放多元包容的创新文化氛围,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卓越人才。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认知盈余等,积极推动体现即需即用、动态组合等特点的新型研发组织、新型社会组织、新型服务组织和新型生产组织的涌现和发展,使我国成为未来经济组织与管理“新主张”的重要诞生地之一。
  
  探索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践。在若干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和区域,结合全创改、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的探索与拓展,将城区、社区、街区、园区等多区融合,结合全球化创业,鼓励和支持“科技创造未来产业示范性企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城市、未来科技、未来产业、未来生活的应用示范引领区,使我国若干区域成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世界级领先市场。
 
      文章刊登于《学习时报》2017年5月29日,作者为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 李万
      文章链接:http://www.studytimes.cn/zydx/KJJS/KEJZL/2017-05-29/9537.html

分享到:

版权所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