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学术  〉 观点荟萃

解放日报:探索引导基金,鼓励“耐心资本”投高科技

发布时间:2018-12-05 发布来源: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上海如何抓住科创板带来的发展机遇?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承办的软科学沙龙昨天举行,来自科技企业、券商、创投机构、学术界的专家围绕这一话题各抒己见。在他们看来,上海需要在三个方面发力,为科创板培育更多更优质的后备军。在制度设计上,科创板可对标纳斯达克,但不必照搬欧美的注册制。在入市标准上,营收规模、经营性现金流、市值这三个指标可能比净利润更重要。
  
  建议调整“小巨人”认定标准
  
  市科学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金爱民认为,科创板面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将吸引一批新经济领域最优质的中坚力量留在国内上市,未来还可以吸引国外的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来沪上市,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在他看来,上海在培育本地优质企业登陆科创板方面,需要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提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加强对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上海高新技术企业的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第一,利润、纳税总额均排名第二。但数量还有待提升。2017年,本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五,比广东、北京、江苏和浙江的总量少,还有提升空间。此外,上海独角兽企业中,技术创新类企业占比较低。《2018第三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显示,上海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模式创新型,占比近七成,技术创新型企业占比低于珠三角区域。
  
  二是上海扶持科技企业的政策有待与科创板标准接轨。早在2006年,上海就开始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累计支持近1800家企业,迄今有3%的企业实现上市。科技小巨人企业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后备军,但目前科技小巨人的准入条件还是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主要标准,缺乏市场化认定标准。因此,“科技小巨人工程”有待与科创板上市标准对接,引入“市值—现金流”“市值—收入”“市值—权益”等市场化认定标准,使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更具针对性。
  
  三是进一步扶持上海优质科技企业成长,破解融资难问题。《中国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18》报告显示,国内一线创投机构的投资周期一般为7年。而科技创新需要“耐心资本”,所需投资周期往往更长。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是上海的重点产业,由于芯片和创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也大,国内大多数创投资本的投资意愿较小。科创板设立后,本市可探索建立科创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耐心资本”投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另一方面,科创板设立后,由于为资本市场投资高科技开辟了退出渠道,也会激发资本的投资动力。
  
  制订标准需考虑高投入因素
  
  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高投入、周期较长的企业。公司自主研制刻蚀机等集成电路装备,从2004年创业至今已完成F轮融资,目前多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微副总裁曹炼生表示,公司原计划在国内主板上市,科创板消息传来后,计划可能有变。他认为,科创板可对标纳斯达克,借鉴美国经验,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修正。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后,国内相关部门也可借鉴美国证监会的做法,对披露不实信息、隐瞒内部交易等行为予以重罚,在制度设计上对投资者负责。
  
  关于注册制,中信证券投资银行管委会江苏区域总监宋建洪认为,我们在借鉴欧美证券制度的同时,不可能照搬,而是会把完全市场化的注册制与一些审核机制相结合。这是因为国内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投资者无法进行集团诉讼。“尽管不能完全不审核,但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仍有重大意义,还会触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审核制改革。”
  
  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财务总监孙志杰也认同“不能照搬欧美注册制”。2015年底,彩虹鱼海洋科技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挂牌,成为首批挂牌企业之一。经过3年打拼,公司今年扭亏为盈,凭借海洋大数据综合服务获得近千万元的利润。对于科技企业的高投入,孙志杰深有感触:“2014年至2015年,公司在无人潜水器、载人潜水器等深海高端装备的投入高达3亿元。此后公司实现了正向的经营性现金流,但净利润被高投入拉了下来。”在他看来,科创板的入市标准不可过于看重净利润,营收规模、经营性现金流、市值这三个指标可能更重要,因为它们反映了科技企业的市场认可度和发展潜力。
 
  本文刊登于12月5日《解放日报》,作者俞陶然。

分享到:

版权所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