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学术  〉 观点荟萃

石谦:在喜欢上海的理由里加入“科创魔力”

发布时间:2019-04-01 发布来源:文汇报

  “科改25条”坚持以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为主线,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围绕“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等根本性问题,研究提出了具有标志性、带动性的六大改革任务,包含25条,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实现更大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近年来,上海陆续出台“科创22条”“人才20条”“人才30条”,创新实力不断提升。继续向科技体制改革“深水区”推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科改25条”明确提出要聚焦张江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对于国家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和机构,探索“三不一综合”管理机制,给予长期稳定持续支持;支持中央在沪科研单位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机构,打破制约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高水平的原创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科技领域安全。
  
  破解“顽瘴痼疾”,让各类主体有满满的获得感,迸发内在驱动的创新创造活力,关键在于聚焦真问题,解开紧束缚。如何扩大科研自主权?锚定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实现形式,如完善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实施章程管理,扩大科研活动中选人用人、成果处置、薪酬分配等自主权等;如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不看身份重功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新型研发机构;如何为好奇心和探索力铸就舞台?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和引导作用,等等。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科改25条”将目光聚焦于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科研人员。要在喜欢上海的100个理由里注入“科创魔力”,就要塑造以信任为前提、以激励为核心、以诚信为底线的环境竞争力:坚持青年普惠性支持和高端人才稳定支持相结合;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在科研诚信上“守牢底线”,建立联合惩戒制度;试点取消职务科技成果资产评估、备案管理程序,建立符合成果转化规律的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投资监管机制;在高校院所设立技术转移专业岗位,允许在转化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机构能力建设和人员奖励。
  
  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营造繁荣的创新生态,“科改25条”再次体现我们这座城市的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明确提出以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深化和新片区投资贸易自由化改革试点为契机,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支持国际科技组织、全球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落户上海,为上海科学家积极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营造开放生态;发扬上海创新文化的深厚积淀,使科学精神和契约规则成为涌动创新的底蕴品牌,既是传承孕育之基,也是策动未来之本。
  
  “科改25条”既是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图”,也是工程化推进的“施工图”,体现了系统谋划适应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改革思路、方向和重点,也为今后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探索新的创新实践留出了足够空间。
  
  作者为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研究员,本文刊登在2019年3月29日《文汇报》

分享到:

版权所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