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学术  〉 观点荟萃

薛澜:中国人工智能治理可发挥全球示范作用

发布时间:2020-07-13 发布来源:解放日报

《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特别提到了“敏捷治理”,希望我们的治理理念、治理手段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地改善和变革。
 

  7月10日举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治理论坛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薛澜教授做主题演讲,介绍了中国人工智能治理的进展和挑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论坛结束后,记者就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治理的关系等问题采访了薛澜教授。

 

  记者: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在国际上处于什么地位?

 

  薛澜: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还处在一个早期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未来还有很多机会。目前,中国处于国际第一方阵。从论文发表到技术应用、公司成立和投资,中国和美国总体上不相上下。但是也要看到,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础技术方面与美国相比,还是处于劣势,这是一块短板,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

 

  记者: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去年6月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动指南。这份治理原则发布后,产生了什么成效?

 

  薛澜:治理原则发布后,引起了整个社会对人工智能治理的高度关注,围绕这个原则展开了讨论和思考。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国很多人工智能企业根据这个指导原则,发布了在公司内部实施的伦理准则。这能够推动企业尤其从业者对人工智能治理问题的关注,同时改善这方面的行为。这也是令人非常高兴的。

 

  这个治理原则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很多国际组织通过它,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感觉双方有很多共识,更愿意和我们进行进一步交流合作。

 

   

 

  记者: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治理之间的关系?

 

  薛澜: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要协调。一方面,技术发展的确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收益,但是如果我们在治理方面不加以关注,就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风险。所以我们必须在推动它发展过程当中高度关注可能产生的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控这些风险。

 

  另一方面,我们在治理过程当中也要特别小心,不要因为一些治理方式不当,把新的应用掐死在萌芽之中。这两者之间必须是协调的。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里面,特别提到了“敏捷治理”,希望我们的治理理念、治理手段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地改善和变革。

 

  “敏捷治理”原则指出:要尊重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有序发展的同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引发的风险。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手段,优化管理机制,完善治理体系,推动治理原则贯穿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对未来更高级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持续开展研究和预判,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朝着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

 

   

 

  记者:您觉得中国能够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怎样的经验?

 

  薛澜:中国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可以为全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让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人类造福,需要探讨有哪些方式可以为人类造福,中国可以说是全世界应用场景最丰富、最广泛的国家,很多在中国场景下开发出来的应用技术可以在全世界更好地推广。

 

  与此同时,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早期,就开始高度关注治理问题。国家在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特别强调:我们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相关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这方面也可以给全世界其他国家带来示范。而且,中国很多治理思想、原则也可以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很好的借鉴。

 

 

分享到:

版权所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