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学术  〉 业界声音

罗守贵:软科学研究的一点体会和建议

发布时间:2021-09-15 发布来源: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01


软科学研究的定位



1



软科学研究属于应用研究

软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基金项目有本质的不同。自然科学基金与社会科学基金严格意义上属于基础研究——虽然现在这两大基金中有所谓的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但他们主要以生产知识为目的。只是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应用性的题目,不过它们依然主要是学术导向的。

软科学研究则属于面向应用的研究——服务于决策,此外,它也兼具培养未来承担社科基金和自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领军人才的功能——尤其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那些项目。



2



软科学研究方法多属于集成创新

国家和地方的软科学指南也鼓励软科学方法的原创,但现实中绝大部分的研究都属于直接应用别的学科的研究方法:经济学和管理学居多,也有社会学或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方法等。

因此,在创新方式方面,集成创新是软科学研究的一条有效途径。集成创新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中国生产的多用插线板(请注意这不属于软科学的集成创新)。对于电源插头而言,全世界使用最广的三种标准分别是美标、欧标和英标。其中美标插头是两扁一圆,欧标插头是俩圆柱,而英标则是三扁品字形。这种差异往往给全球旅行者带来困扰。但中国的多用插线板很好地解决了兼容性问题:把美标、英标、欧标,也包括中国的国标这四种标准插头的插孔集成在一起。



3



软科学研究的着力点是服务于决策的应用研究

正是基于这一特点,软科学研究切忌在理论上兜圈子——除非是专门研究软科学理论或方法的——少量这方面的题目也应当得到鼓励。

研究者对这种研究范式的差异务必要清楚,尤其是软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的区别——在学术论文,尤其是国外的学术论文中,通常没有任何的政策建议。

另外有两点补充:第一,软科学研究也鼓励新方法的开发和应用,诸如大数据方法,基于互联网的海量数据挖掘,这是一个富矿。比如在专利情报分析方面大有用武之地。第二,软科学研究更多地服务于科技发展领域的决策,当然也可以是服务于诸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城市发展与管理等众多领域,但科技发展决策是软科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领域。



02


软科学研究中的调研工作



1



实地调研工作在软科学研究中居于特别的重要地位

虽然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基金研究也强调实地调研,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许多学者并不重视。软科学研究不同,如果不做实地调研,不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永远做不出好的软科学研究。



2



软科学研究的调研对象

软科学研究调研工作涉及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政府相关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种NGO等。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可能涉及其中至少一类或多类调研对象。而对不同调研对象的调研,方式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例1:对ARM总部的调研


著名的ARM公司是世界级移动通讯芯片巨头,其智能手机芯片构架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我们在文献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这一公司,并于2016年赴其位于英国剑桥大学旁边的总部调研,并非常成功。


我们当时是通过封邮件联系的,对方非常及时地给予了回应,并派一位技术部门和一位外宣部门的人负责接待我们,后来实际调研时原计划一个小时的会谈延续了两个多小时。但这种方式对国内绝大部分调研对象都不适合,尤其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是根本不行的。


例2:对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政府部门的调研


2001年,我们在承担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项目时曾赴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政府部门调研。这样级别的调研通常很难协调,当时我们是通过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帮助联系的,并且调研非常成功。



3



调研问题的准备工作

调研工作不能像大学生实习那样,告诉对方“我们是来实习的”或者“我们是来学习的”。

调研之前,要对研究问题本身和被调研对象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在调研中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回答问题,体现出专家水平。调研本身是对话而不是问答,这样的调研能让被调研对象也有收获,他们会欢迎再来调研。



4



对调研问题和被调研对象的挖掘

有些基本的问题如果自己还没搞清楚就不要急于去调研,最好先在外围挖掘比较充分的信息,尤其是有价值的信息。

例3:某创业项目(导热塑料的研发和生产)

这个案例我们已经了解了部分信息,但后续有很多需要调研的。比如后来公司有没有继续扩大并获得更大成功?对创业者有哪些教训?对政府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环境的优化有哪些启发?

但由于对创业者本身以及各位创业者之间的关系等还不太清楚,可能涉及到一些敏感的信息,我们并没有急着去调研,还在继续关注和准备。


03


软科学成果的呈现——专报的写作



1



专报的选题

专报的选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软科学课题的成果,二是在实际工作或生活中的敏锐观察。对于前者,关键是对成果的提炼能力和对专报写作方式的把握,这个需要在实践中多多积累和磨练。对于后者,主要是对现实问题的洞悉能力——做个有心人。

例4:上海公交车改型的建议

这个问题当然并不是软科学研究问题,但能给我们启发。现实问题是,随着上海地铁网络的加密和完善以及私家车和网约车的增加,现在坐公交车的人越来越少,即使在高峰时间,都还有不少空位,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于是有人就建议上海的公交车陆续改为中型巴士。估计这个建议很快会被采纳,今后几年大家会陆续看到结果。



2



专报的写作

专报的价值是提供可被采纳并付诸实施的建议,因此重要的一点是避免提出许多空洞的、无法实施的建议。比如关于科技创新,大家都知道阻碍我国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急功近利,这可能有文化层面的原因。但如果仅仅建议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宣传教育,鼓励人们坐冷板凳,就等于说了一堆正确的废话,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例5:关于在上海设立长三角专利审查中心,服务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建议

专报的写作是典型的三段论式八股文结构,即现象(问题)、原因、建议。

在这份专报中,第一部分重点写我国专利申请迅速增长,而审核速度跟不上的现象;第二部分主要写专利审查机构的资源配置与迅速增加的专利申请量不相匹配等原因;第三部分主要建议商请在上海设立长三角专利审查中心并通过增加专业硕士招生名额等措施解决专业人才问题。

例6:关于推进上海养老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在这份专报中,第一部分写现象(问题):未来三十多上海将迎来快速而持久的老龄化冲击,传统的以政府财政直接投入为主的养老服务支撑体系将不可持续。第二部分分析原因:上海现有养老服务体系中亟待改善的是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供给和中间档次的机构养老规模,而在体制机制方面,政府养老投入的补供方做法效率不高。第三部分建议:政府要转变理念,加快体制机制转型,把原先由政府主导的养老事业转变为政府推动的养老产业。


04


总 结


软科学研究是应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都鼓励集成创新。

为了获得对真实问题的把握,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实地调研。

研究成果的呈现(专报)形式本身并不需要创新,并且越简单直白越好,但前提是发现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专家介绍:罗守贵,上海市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特聘)、经济系主任。

分享到:

版权所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沪ICP备11048235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