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学术  〉 观点荟萃

石谦:张江已然是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发布时间:2021-11-16 发布来源: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中新网上海10月13日电 (郑莹莹 李姝徵 郁玫)1992年,当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刚刚成立的时候,不要说世界,就连许多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并不清楚张江具体位于哪里。  

  近30年后,张江成为上海科技发展最活跃的地方,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药谷”:集聚1400余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全球医药10强中7家入驻;全球医药20强在此设立9家开放式创新中心;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中近三分之一将研发布局在此。  

  1994年至2002年出任罗氏(中国)和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威廉?凯乐曾如此回忆:那是个寒冷有雾的2月,他和当时的罗氏全球副董事长站在龙东大道的选址上。那时,龙东大道还不叫龙东大道。一眼望去,满眼的稻田和老农舍,唯有隐隐可见的施工道路,似乎在预示着这里即将拉开的沧海巨变。  

  1992年,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张江集团的前身——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成立。1993年底,园区的第一条交通干线——龙东大道通车。  

  1994年,第一家入园的外资企业——罗氏制药签约。2003年,当威廉?凯乐从罗氏中国总经理这一职位退休时,罗氏制药中国公司已实现了年销售收入3亿美元,并在中国建立了6家合资企业和一家独资公司。  

  本月11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的2021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活动上,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说,“有些(外资药企)可能会有‘撤离’的动作,但罗氏最近这几年一直在‘加码’。我们之所以在上海建研发中心,目的在于跟本土的科学原创发现、临床资源进行融合,真正形成‘在中国,为世界服务’的梦想。”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涛在12日的“2021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首届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说,张江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国一流、追赶世界”的生物医药创新生态,“我们一直希望把张江的生态培育成一个‘热带雨林’,里面有大树,也有小草,能够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协同的生态体系。  

  他在受访中坦言,张江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企业、也没有什么大科技装置,随着开发的进程,特别是政府的大力推动,张江集聚了一大批基础研究平台,也集聚了一大批高等院校。同时随着跨国公司的逐步加盟,以及本土研发的快速发展,张江现在初步形成一种“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  

  张江既“全球输入”,也“输出全球”。根据张江集团联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等研究编制的2021年张江生物医药创新指数,2020年,张江的跨境对外许可交易数为13项,占全国27%、占全球3%,但其交易金额高达461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国80%、占全球8%。与此同时,张江的跨境许可引进交易仍然保持了以往的势头,交易数为28项,占全国27%;交易金额达178亿元,占全国45%。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看来,这说明有更多的原创成果出现在了张江,其价值在全球得到了认可、接续和延伸,张江已然是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徐欣介绍,张江诞生了全国15%创新药和10%创新医疗器械,创造了诸多中国首个乃至全球第一。下一步,浦东将聚焦张江,加快布局建设大科学平台、大设施集群,组织参与大科学计划,为提升新靶点、新机制等策源能力,做真正意义上的原创药提供战略支撑。同时,浦东将深入推进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计划,着力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推进药械审评监管科学化、知识产权环境国际化等,致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新的一批三甲医院,为临床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也来到张江寻找机会,诚如纽福斯(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昕在受访中所言:“选择张江,是因为这里与国际接轨,可以接触先进的科研院校还有早期项目,这里是有机会的。” 

  即将迈入“三十而立之年”,张江也在“思考”着未来规划。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凯荣在受访时说,张江的发展还是要有速度,“你要去追赶国际发展,要缩短差距,那么在发展速度上一定要快,要突破一些瓶颈。”  

  今年的首届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张江发布了细胞和基因产业园以及AI(人工智能)新药研发联盟等,为前沿发展谋“速度”。(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原题为:【中国药谷“蝶变记”:从阡陌农田到“全球医药枢纽” 

  https://www.chinanews.com/cj/2021/10-13/9585257.shtml


分享到:

版权所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沪ICP备11048235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