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学术  〉 观点荟萃

上观新闻:2030年,上海科创中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发布时间:2018-05-28 发布来源:上观新闻

  2030年,上海科创中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5月26日举行的2018上海论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给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答案。
  
  中国社科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克斌研究员指出,近代以来,伴随科学技术进步,世界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抓住了重大科学技术革命及相应的产业进步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进而占据了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和科技创新领先地位,先后形成了科技创新中心。当前,中国正努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有必要对这些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展开研究,对这些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条件、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组成、生活和商业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等进行充分、系统的研究,这对于中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要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通过对国际上基本规律和先进经验的归纳,为中国建设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现实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刘清研究员认为,所谓科技创新中心,它是科技创新要素聚集的地方、科技资源配置的节点,也是创新技术思想、创新商业模式的试验地;从长周期的角度来看,它还是科技与产业革命的策源地。通过对国际上现有几大科创中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大多具有机构和基础设施的卓越性、原创研发与技术转移能力、产学研协同能力和区域带动作用;它们大多通过章程与制度来支持和规范科创中心的建设,通过构建友好环境,面向全球吸引优秀人才;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创新集群的辐射效应;支持创业,有效推进技术转移和创新商业化;设立各方参与的理事会机制,避免政府过多干预。当然,不同的科创中心也有各自特点。 比如,硅谷是高技术创新的开创者,在这样一个人口不到美国全国1%的地方,所创造的GDP占了美国的5%,聚集了来自全世界上百万的科技人员。它取得的巨大成功,一方面跟它的价值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才的超快流动、弹性工作制、追求效率与速度等密不可分。其中,风险投资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这些风投机构,不仅向有前途的公司提供资金,而且还提供管理、会计、历史、广告方面的咨询,对一些世界知名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吴逊教授认为,当下科技发展一个主要趋势就是从封闭式创新系统走向开放式创新系统。封闭式创新系统,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很多著名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创新团队,很多学校也设立了自己的研究中心,但它们主要是为自身服务的。封闭式创新,组织之间有非常明确的界线,一般是服务于自己的机构,企业也好、高校也好、地方政府也好,都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按照自己的组织和机构来划分自己的创新平台,从研究到最后开发都是这样。所谓开放式创新,就是说从一开始的技术研究,就不是由一个机构、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学校承担的。现在很多的研究工作其实需要跨学校、跨企业的团队来做。他认为,要真正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出来,需要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不同程度的协同合作创新,其中高等院校,特别是国际一流的高等院校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同时指出,科技创新做得怎么样,不能光看大学排名。“2018年QS世界大学前100名排名,香港有5所学校,但是香港科技创新做得怎么样?不要说跟伦敦、波士顿、纽约比,就算跟深圳比,也相差非常大。这就告诉我们,仅仅具备了国际一流的高校,不一定能够真正对创新形成作用,因为高校的所谓‘国际排名’,可能是有缺陷的,这个排名很大程度上是看文章的引用率、国际化程度,但一般不包含科技创新方面的指标。”
  
  上海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李万研究员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上海科创中心”作了发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对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创新协作方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星期日工程师”,当时对苏南地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进一步讨论长三角一体化和科创中心?因为有了新的变化。长三角地区人均GDP已经接近2万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有约1.5亿人口已经进入发达国家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从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到创新驱动,从低端创新到高端创新,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紧迫的课题。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创新3.0”,即进入嵌入式创新,对于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来讲,都要求更多的无边界、更多的协同、更多把各种创新要素注入进去。而创新3.0对城市空间、区域空间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在过去40年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长三角最初走过了县域经济,特别是苏南、浙北的县域经济,形成了县域化的市场;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之间,城市经济体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和创新载体,目前在长三角已经涌现出多个万亿元GDP城市,将来长三角面对的将不仅仅是国内的市场。长三角拥有中国外资研发机构最多的城市,仅在上海就有四百多家外资研发机构。上海提出“卓越的全球城市”这样一个未来的宏伟发展目标,长三角地区也应该成为全球城市区域,以城市群建设为世界而创新。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刚教授认为,科创中心建设要重视科技创新评价,因为它可以引导科技创新的方向,评估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提供一种荣誉的供给,激励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科技创新评价本身也有利于把政府的资金分配的过程透明化。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不是面向产业的,是面向获奖的,这导致70%以上的获奖项目是无法转化的,最后都睡在实验室里。另外,在发展大学智库的同时,要更重视市场创新和市场评价。因为“大学有它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偏向基础理论研究的大学,并不太关心研究能不能够变成一个具体的有助于产业发展的东西,最看重的仍然是发表高水平论文。
  
  上海到2030年,要形成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到那时,上海科创中心是什么样子的,或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要素或者功能?与会专家认为,一个成功的标志就是能够真正把世界一流的研究团队吸引到上海、吸引到长三角来。同时,这些团队、企业,也能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影响、作出贡献。此外,能否培养出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科创中心的人才队伍应该是混合的、强调合作的、开放性的。
     
       本文来源于2018年5月26日《上观新闻》

分享到:

版权所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