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学术  〉 业界声音

邢邦志:科技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补的最大短版

发布时间:2016-07-12 发布来源:三思派

  在三思派上线百期之际,我们以“思”会友,组织召开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科技创新”专题座谈会。与会专家(也是我们的作者和读者)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背景、政策内涵、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三思派将一一呈现给各位。今天三思派为您带来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副主任邢邦志的发言摘编。
  
  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特定内涵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不同,有特定的涵义,核心要义是通过改革的办法,从供给侧入手,在适当增加有效需求的同时,着力解决供给体系的结构性问题。这里谈到的供给结构性问题,主要指增加有效的、中高端供给,减少无效的供给,提高供给对需求的匹配性,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解放生产力,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由此看出,我们的结构性改革跟西方的供给学派有所不同,既包括需求关系也有供给关系,既要发展生产力也要调整生产关系,既要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解决当前问题也要着眼长远的事情,它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概念。
  
  所以,国家提出的五大政策支柱的第一个是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即在适当扩大需求的同时进行结构性改革,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第二个是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要有一些功能性政策。第三个是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第四个是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改革不是搞概念,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最后一个是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改革要守住民生底线。因此,五大政策支柱就是制度的系统设计,是制度性改革突破的大方向。
  
  二、供给性改革的核心是增加制度供给,提高国际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健词是改革,核心是要增加制度供给,提高国际竞争力。我们的产品目前的状况是供需不匹配,产品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核心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能力。因此,我们需要一些核心的制度供给、基本的制度供给,搞好“放”、“管”、“服”,如负面清单制度、证照分离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单一窗口”服务等。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搞好制度创新,其中大部分应该是“放”的制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让市场决定,要敢于让人创造财富,让创新成为城市的核心价值,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
  
  三、科技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要补的最大短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科技创新在五大任务中最重要的是补短板的作用,我们最大的短板是技不如人、质量不高、品牌低端,因此,重在补科技创新这块短板,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推动科技创新。当前,国家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目的是增强高质量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就上海的情况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是思考怎样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在根本上还是要推进科技创新,才能从更长远的维度解决问题。第二是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内容之一。简言之,就是中央要求的“引导增量、优化存量、主动减量。”
  
  四、加强科技创新,关键是增加有效的中高端技术供给
  
  上海目前创新不足,转化也存在问题。真正的原创性创新太少,很多都是低端的技术;当然好的科研成果也有,但在上海转化的不多,转化能力不强。例如某高校与GE共建实验室,一起进行课题合作研究,但由于高校老师的转化意识不足,课题的成果让GE应用了。上海目前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特别需要的实用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应以项目为抓手,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文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战略规划研究室乐嘉昂博士根据会议内容整理,经邢主任审定发布。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分享到:

版权所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