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学术  〉 业界声音

孙海鹰:面向2035的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

发布时间:2019-01-07 发布来源: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近日,2018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在以“促进融合的创新政策”为主题的政策分论坛上,西安交通大学公管学院科技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孙海鹰教授作了《面向2035的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的报告。从创新方面的发展,科技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对2035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等方面探讨了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的相关议题。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公管学院科技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孙海鹰教授

 

  我国创新方面的一些进展

 

近十年来我国创新发展取得了突出进步,双创出现了井喷式发展。主要表现在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增长和增加值增长远高于一般的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深化。从2015年3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2015年6月至今每天新注册企业都超过1万家,2017年每天新注册企业达到了1.66万家。

 

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形成。2000年建立三板、四板市场,让技术和受益人企业直接见面。现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股权交易已经形成三角形结构,三板和主板主要企业以及主板并购三板企业的数量每年都在显著增加。PE行业井喷式增长,2009年第一次井喷,2014年第二次井喷,现在私募基金规模达到11万亿,人工智能、消费生活、企业服务、医疗健康、机器人等都是投资热门。

 

股权投资的地域分布基本上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分布一致。比如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额和投资的项目数,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名列前茅,第二、第三、第四梯队也都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一致。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投资的产出系数基本一致,2009-2015年投资系数最高的是上海,然后是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有10个省的投资超过GDP,都是在私募基金投资较少的区域。不少企业走向生态化的治理结构,发展生态链企业,建成生态互联网,高端B2B、全球生态圈正在形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创新取得明显进展。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的发现选拔机制和政府的引导支持。政府重在创造生态链的环境,由公共服务、通信、网络、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创新环境,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不断出现。资本市场有天然的发现选拔机制,资本市场促进了人才、技术、资本的融合,十年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良好,使中国的创新取得了井喷式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仍然比较少,原创技术产品比较少。我国目前和美国私募基金的差距是8-9倍,今后仍要发展完善资本市场。

 

 

  我国科技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主要体现在论文数、专利发明等方面,比如我国国际专利第一次超过日本,上升为全球第二。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科学技术供给仍不理想,比如2006-2017年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中,高校的技术输出占比都在5%以下,并呈现连年下降态势,2017年技术输出方高校占比甚至降到了2.65%;专利低小散,70%专利的研发成本在10万元以下;政府项目小,大多数成果的技术转让收入都不高;社会项目成果也很小,成果转化的方式中自我转化占比很大,社会项目也大多通过自我转化方式实现转化;全国的科技成果来源以政府计划为主,社会基金投入很少。产学研难以结合的问题依然存在,高校是前沿科学和高技术的园地,但是供给输出较少,也还存在诸如研发低小散、急功近利、不够开放、力量分散、对合作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自己研发自己转化,没有形成供给体系。政府仍然是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没有建立重大核心关键技术的公共研发平台。

 

  关于面向2035科学技术发展的建议

 

习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一是要有高端的科学技术源头供给。二是要系统构建供给体系。科学技术的供给体系是什么?科技部门的供给体系在哪里?需要科技部门思考。三是改革科技管理和创新管理的制度体系,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这些重大课题,我们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科技部党组发文指出,我们的问题是:第一,科技还没有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二,源头供给能力不足;第三,原创技术短板突出;第四,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偏少;第五,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第六,科技界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创新气氛有待完善。解决这六个问题,应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要有高端的科学技术源头供给

 

目前来看,我国科技体制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以政府计划性方式配置资源为主导的局面,对市场体制的内在精神、科技发展的规律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成果转化难是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供给侧原创科技成果少、高端发明少。

 

在平台建设方面,当前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很多平台,但真正的合作平台仍然没有建立起来。科技界科技资源分离、分散、分割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是科技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即供给体系的系统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科学技术,我们目前产业低端,导致受制于人,产能过剩同时存在。2017年半导体进口额达到17592亿元,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产品,这是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系统构建供给体系

 

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首先按钱学森“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个部门同时并进,相互影响,相互提携”的思想设计来构思科学技术生态系统;同时形成协同方阵,有合作、有平台、有技术转移体系、有科技服务体系,形成完备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企业、高校院所、法律事务所等,要素是劳动、资源、技术、资本、自然等各种资源,环境包括法律环境、自然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

 

大量的人才资本介入,通过创新生态系统进入市场取得效益。2016年浦江创新论坛芬兰科技创新局提出创新集群的生态系统,人才资本的进入在各种平台下不断地创造新价值、开拓新市场。澳大利亚的创新生态系统也强调了网络化、自组织系统、群系统和协同共进的特性。

 

  改革科技管理和创新管理的制度体系

 

在加强创新管理中首先要形成市场机制,关键是人才资本的进入,产生高质量、高效益的企业和产业,构建和形成创新生态系统。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创新服务业,包括研发服务业、制造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第三,促进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大型企业有资金、有渠道、有市场,小企业有技术、有人才,应该更好地结合发展。2017年国务院专门研究了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问题。

 

对于科学技术管理,要把技术攻关摆在首位,产生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源头供给,坚持建设产学研联合体,组织公共服务大平台,组织专家辅导团服务企业和农村,建立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整个科技服务体系中要解决好投入结构、人才结构、组织结构、学科结构,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供给体系。对科技部门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人才结构、组织结构、学科结构的改革。

 

第二是围绕核心关键技术,国家和地方共建产学研联合体。目前高校和企业大部分是委托研发,真正的合作研发很少,真正的联合体创新中心很少。2012年美国建立45个创新中心,基本条件是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推进产学研联合体建设可以解决融合问题,解决分散、分割问题,要下决心组织核心技术研发大平台。政府组织专家辅导团服务企业,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建立科技服务体系,高校建立社会化的技术转移组织,通过这种平台服务联合体协同攻关,组织实体的创新中心解决分离、分散、分割问题。

 

第三是融合问题。要进一步聚焦融合,融合是形成科技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中央提出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合作创新,对科技部门来说就是聚焦建立科学技术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实现科学技术更好的发展,实现创新更好的发展。

 

  本文根据孙海鹰教授在2018浦江创新论坛上的报告整理,经孙海鹰教授审定发布。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分享到:

版权所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